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初中 > 地图 >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初中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初中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今年4月份,国家话剧院改编的话剧版《四世同堂》来西安演出,又燃起了我重读这部老舍先生代表作的想法。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再次通读了原著。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大家都不陌生。这部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生动的生活图景。故事的中心是北京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通过祁家四代人和他们邻居们各种各样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他们对命运的抗争。

祁老人最担心的是自己过不了八十大寿,不能在自家院子里搭上喜棚接受亲朋好友拜寿。老人最得意的是祁家是小羊圈胡同里最全活的一家人,儿孙满堂,四世同堂。老人一辈子经历了清末的外强入侵,经历了民国的军阀混战,老人认为任何战争在北平折腾不过三个月,只要自家屯够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和煤球,用装满石头的水缸顶住大门就可以应付战争,自家过好自家的日子,战争不会给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带来大的波澜,认为“只要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

老人的儿子,祁家的第二代祁天佑是一家布匹店的掌柜,一生忠厚老实,诚信经营,秉持着生意人的本分。他也万万想不到日本人占了北平城,让自己连本本分分的生意人都做不成,最后不甘日本人的羞辱投河自尽。

祁老人有三个孙子,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瑞宣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受过新思想的教育,是一位中学老师并在一家教会学校教英文,是祁家的顶梁柱。祁瑞全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瑞宣和瑞全都是有骨气中知识分子,明白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中国人只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老大瑞宣借助邻居李四爷为人出殡的机会把老三瑞全送出了北平城,到城外找寻抗日队伍,参加了八路军。兄弟二人商量好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既不能当亡国奴还要照顾好一家老小,只能一人尽忠,一人尽孝。老二瑞丰能说会道,是祁老人最疼爱的孙子,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无聊也无耻,甘心做亡国奴,是作者笔下顶没出息的年轻人。

小羊圈胡同的钱家住着诗人钱默吟一家,是胡同里最充满书香气的一家人,钱诗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好作诗、作画,擅养花草。北平沦陷后,钱诗人是最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把开卡车的大儿子孟石送出城参加抗战,当钱诗人知道儿子通过同归于尽的方式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后感到的深深的自豪。钱诗人在日本人的监狱里遭受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出狱后参与地下抗日活动。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对住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胡同里冠家的四合院是整个小羊圈最体面的院落,四合院的主人冠晓荷是在早年在军阀政府做过几任小官,发了财,冠晓荷和他的夫人大赤包因为飞扬跋扈在小羊圈人缘最差,是乡亲们都不愿意打交道的人家。冠晓荷因南京政府不给自己官做痛恨南京政府。两口子想着日本人打进来了,自己m.simayi.net终于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出卖了钱家,是一对十足的汉奸。奈何,到日本人战败投降,赚足了昧心钱,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监狱里。祁家的瑞丰想借着他的“冠大哥”升官发财给日本人做奴才,最后做了日本人的“特务”,被日本人用枪打死。这些小羊圈里的汉奸们自私自利,想借着日本人发国难财,最终和日本侵略者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胡同里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是胡同里的热心肠,在街坊里威望也最高,为了保护街坊,李四爷听了白巡长的劝告做了小羊圈的副里长,最后还是为了保护街坊被日本人用枪托打死。

拉车的小崔,稀里糊涂的被日本人拉去做了替死鬼,身首异处;剃头的孙七因为吃了共和面拉肚子被日本人活埋“消了毒”;冠家的二太太尤桐芳加入了地下组织,也死在了日本人的抢下;唱戏的小文夫妇不堪日本人羞辱而死。祁老人的重孙女“小妞子”因为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祁老人的好朋友常二爷替祁家在郊外看着祖坟,性情耿直,因不肯受日本人屈辱而自尽。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一幕一幕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日本人的欺压之下有人能奋起反抗,但我们也看到了软弱、冷漠、妥协甚至趋炎附势,有的人不屈不挠,深明大义,有的人卖辱求荣,贪图安逸。小崔、孙七、长顺都恨日本人,都动过要出城打鬼子的念头,可是只要有一口饭吃仿佛他们也可以接受现状。这种软弱、冷漠只有在战争危及到自家人生命时才能醒悟,就像祁老人在最后抱着小妞子的尸体冲着日本人大喊。

整部作品引人入胜,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由得心中升起一股悲悯的呼唤。泱泱华夏,数亿人口生灵涂炭,“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究其原因就是落后,落后就要受欺负。只有民众醒悟,国强民富,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使我辈醒悟,只有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百姓才能活得有尊严。正如京韵大鼓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作者:任程程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阅读《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


十分之一,因循苟安——阅读《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

读完《四世同堂》,我对老舍的文字深有感触。这套书籍描写了了抗战北平沦陷区民众的抗战生活,以小羊圈胡同为背景,胡同内的祁家与钱家、冠家作为主要人物,通过其中复杂的矛盾与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大众的不同心理形象;反抗与顺从甚至背叛,国家与个人种种利益感情,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刻画了当时抗日社会的黑暗。

思想内容:

老舍先生的思想内容叙写了社会的黑暗与日本侵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以及对“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的颂扬。这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但它却标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

首先,第一部书《惶惑》是日本侵略下人们遭受折磨的痛史。人们少煤少粮,生命没有保障。天佑老人安分守己,却被扣上罪名被日寇枪杀;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被严刑拷打、长期监禁。这表达着北平沦陷,人民无可奈何,只得屈服于日寇。我认为这部书是对人们消极与妥协思想的审视与批判,并且在为之后人民民族思想意识觉醒作铺垫。

其次,第二部书《偷生》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背叛者、懦弱而卑微的觉醒者的恨史。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背叛民族的人的形象。如大赤包、冠晓荷等。所谓“偷生”,就是在黑暗的社会中,面对侵略者与背叛民族者的压力,民众只得在小社会中苟且生活,自取灭亡。我认为,这是老舍先生对国民文化变质的反思。

最后,第三部书《饥荒》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全民族抗争的壮史。在国破家亡之际,人们的民族斗争与抗战意识缓慢而痛苦地觉醒,终于站起来对日寇发出愤怒的呐喊。

祁家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它成为了祁家老人向他人夸耀的资本。祁老人尽自己最大的责任为儿孙负责,保持家庭圆满,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对瑞宣的种种坏行为不以为然,最终因儿子受日寇侮辱而含恨自杀,对孙女在饥荒之中丧生表示愤怒。但假使抗战结束,会很快忘记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为后代造福。他对后代说过:“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的。

语言风格:

老舍先生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写了日本人如何破坏北平安稳的生活,汉奸无耻的态度。他不时回忆起北平的种种传统和小买卖,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萧条,冷笑讽刺着日本人的恶劣。他想着,若是没有日寇的侵略,北平人就会和平安稳的生活下去,传宗接代至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运用了柔软细密的抒情和描写,使故事的进展显得颇为缓慢,但老舍每一句话里的温情,饱含着戏谑的调侃与批判的味道,却令每一个人物变得温暖、细腻而精致。

老舍平实而幽默的京味话语在书中真实生动,俏皮却又辛辣。在抗日期间,沦陷的北平更是有了地道的京味儿。如“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将北平的人物立体化、个性化,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对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真实。他正话反说,褒词贬用,如“他觉得日本人郑重其事地玩把戏,是非常的可笑。他可是没有笑出来,因为他也佩服日本人的能和魔鬼一样的真诚!”

老舍先生运用的夸张与比喻,大概是对坏人的一种宽容,委婉地声讨与批判着他们的罪恶与无知,或许读起来是一种轻松的氛围,却赋予他们性格上令人们痛恨的一面。他对待恶人一样有着关切同情,在他看来,恶人并不有意作恶,邪恶是因为无知。“见到他们(日本宪兵),晓荷把脸上的笑意一直运送到脚指头尖上,全身像刚发青的春柳似的,柔媚地给他们鞠躬。”一句,以美喻丑,用“刚发青的春柳”的“柔媚”为喻,写出冠晓荷见到日本宪兵深深“鞠躬”的样子,逼真地体现了晓荷背叛民族,巴结献媚的丑态。

写作手法:

老舍先生对人物的塑造别有一番特点。在小羊圈胡同中,人们生活颠簸沉浮,以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反映出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与扬弃的宏大主题。瑞宣温润如玉,自尊知荣辱,由惶惑到奋斗的成长历史也深深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意识的觉醒,与在尽忠尽孝二者间的矛盾两难;或是晓荷体面而阿谀奉承的背叛,导致了他最后的败落;又或是韵梅这样一个具有强大母性光辉的人,尽力尽责,将未来与希望寄于祖国……这种微妙的细节描写将每一个小人物都塑造得淋漓尽致。

老舍先生对笔下的人物有一种独有的爱怜,他不会将人物性格写得极致,但会将每一个神态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使像我一样在读这本书的人,顺着他的思路,旁观人物应遭受的命运与坎坷,体会人物的心境与夙愿。然而这些人物非千篇一律,他们带着或微妙的差别,在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中出现,共同拼凑出一副世态万象的全景图。

总的来说,这本《四世同堂》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是非,感受到了人性的沦落与无奈,却又能感受到前途的希望与民族精神的无畏气概。三本书,说厚的确厚,但其中的情节却会使人沉醉其中;连贯地读下来,也只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作者:彭科铭

读四世同堂有感1000字


读四世同堂有感1000字:

去年生日同学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过后,有点惭愧,才看了一部!开始看时,就想着到时候看完了能写篇读后感,就像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常写的读后感。现在摆在自己的床头,却总有些原因,让你静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写写感受,看后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丰、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同的性格,走着不同的道路。

记得当时看到瑞宣的一段独白时,自己就发了一个动态,与其说当时自己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说那一刻的自己就是瑞宣。文章写道:瑞宣认识他自己,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他知道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但是他并不肯因此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便的掷在一汪儿臭水里。

当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但是就像瑞宣认识了他自己一样,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自己做事不够细心谨慎,也没多大的智慧与才气,从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长是什么?最怕问你擅长什么?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是,却总有那么一股劲,坚持着自己,保留着初心,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至少还可以改变点什么,我觉得,人就是要这样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连你都不觉得它重要,但是,做了,好过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或许,就是因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个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个好的未来,现在我的眼里,我们的眼里,大多都是美好。

瑞宣,在那个时代,代表着大多数的人。面对国家一点一点的被日本侵占,希望能投身到反抗中,哪怕为战争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作为兄长,背后一个家庭需要他支撑,祖父病了,母亲常年多病体弱,二弟心中根本无家国之痛,反而为日本人做事,三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战中,做了他想做的事。读后感

或许后来他主动踏出了那一步,带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或许那个时代逼迫着他不得不迈出了这一步,艰难困苦的行走着,或许……我相信,瑞宣的初心都不会变。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作者:胡图图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失声


初二,班主任英语老师布置了五一假期作业,一天写一篇英语作文,七天下来,我交上去七页英文纸,每页都只有一两行。

我成功的从四十多位同学中凸显了出来,挨了打,叫了家长,撵回了家。

老师讲:不要总想着外在因素,要多想想自己的问题。

第二天复学,至此,一直在学校赖着。

多想自己的问题成了我的行事风格,此后遇到很多事,我觉得说多了都是辩解和推脱,倒不如不说话,少说少错,从一开始就想着是自己无能又懒惰的问题,也无需分析其他。

不再思考,不再表达,我成了失声的人。

失声的人想从自己的脑子和情绪中,整理出通顺的东西,记录下来。

从《四世同堂》开始,从多子多福多寿谈起。

我看这本书的原因,是我以为这是一个多子多福多寿的故事,看了没几页才发觉受了书名的欺骗,它把我卷入到民国时期,日本侵华占据北京的纷乱场景中。

那时候北平城还小,可能也就两三环,良乡还盛产西瓜,土城是坟地。

一家四代生活在小羊圈胡同里,祁瑞宣是个文化人,祁家第三代,贯穿全书的主人公。他有才学,能在北平陷落时候,为不吃日本人的饭,能去英国府做事,他有心,是担忧国家危亡,宁愿辞职也不教违心知识的爱国心,是为邻居小哥打开知识大门的助人心,是尊敬老人,宽容弟弟,体谅妻子的和睦心。

但是,他无力。读书人的修养,使他施展不出拳脚教训敌人,四世同堂的局面,使他不能卸下家庭支柱的重任前去参军,他经历了父亲、弟弟、女儿的死亡。他使我做梦都想着总要做点什么呀,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印象很深的是,祁瑞宣拒绝参加带领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庆祝某地陷落的活动,在家中既期待血性儿郎的献身反抗,又担忧学生在日本机枪下的脆弱生命。天安门广场总是被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人寄予闹一闹流流血的期望,压力也是不小。

祁家第二代,祁天佑,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一个人,秉持着连苍蝇也不得罪的处世原则,被日本和汉奸指认是多拿了十双鞋的奸商,挂上了奸商牌子,游街喊我是奸商口号。然后他忘记了所有,一步一步走向河中,溺死了自己。祁天佑的心里可能想着人间不值得,创造祁天佑的作者老舍也选了一个湖来别离人间,老舍会不会想起这个他笔下的人物,发觉在此刻之前没留意的地方,早已写下自己日后生活的线索。

正如我15年底,偏偏读了《雾都孤儿》这本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段话:她不愿老老实实的嫁个人,一天到晚去做饭抱娃娃。即使能嫁个阔人,用不着做饭抱娃娃,她的自由也要打个很大的折扣呀;那不行,她要的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尽情享受,而毫无责任,说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生活。这段是写冠招弟理想的生活,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所追求的,貌似也就是这样,能无忧无虑的生活,能享受美好新鲜的事物,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感到了规矩的拘束,想承担责任的出发点是想获得认可和友谊。

我对很多行业感兴趣,蹭了调查记者的课程,认可和尊重调查记者的价值。却在看到深度报道时候,发觉自己是不会为成为调查记者而努力的。大多数时候,我都在看热闹。

有和冠招弟一样的生活理想让我觉得既罪恶,又恐怖。我应该带上祁瑞宣的面具,成为一个可靠,有才学,良善,甚至应该再加上死贫道护道友的品质。

道德的高地上太冷了。

我仅经历了四年北京,北京是很复杂的,可能每个贫富差距,阶层分化明显的地区在我看来都是复杂的。《四世同堂》里的北平小羊圈胡同,战争造成的失声年代,我倒是蛮喜欢小文夫妇,不贪恋因时代变革而错过的权势富贵,有谋生的本事和热爱的小玩意,品味不俗不张扬,不卑不亢。还喜欢住一号院的日本老太太,能坦诚讲日本会失败,是清醒却也身不由己的人。

愿失声者也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从中兴到末路。从一个家庭的艰难岁月,到一个胡同里的形形色色,到一座城的苟延残喘,看一个国的国殇史仇。《四世同堂》一本书在肯定了中国人气节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提醒生活在当下这一光辉时代的中国人不要因祖国蓬勃的发展而被冲昏头脑。我们应当从国人的角度去反思那造成种种惨剧的原因,更应该去发现、赞美在抗战斗争中做出伟大牺牲的烈士们的高尚品德。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四世同堂》没有相当精巧的雕工与细细的修饰。整本书用相当朴实的语言传达出最痛心疾首的呐喊。或许这部书没有《围城》那样精细的描写,没有《九三年》那样宏阔的场面描写,但这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是那样的鲜活,那样传神。这就是一个亲身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作者,用心写下自己的感受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时老舍三十岁,七七事变时老舍四十岁,等到抗战胜利后舒庆春老师已经将近五十。从小生活在北平的老舍——曾经写下北平的四季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的他,面对侵略者对北平的蹂躏,最使他痛心疾首的不是日本人在华夏土地上犯下的罪过,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冷漠。确实,刚刚从帝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人已经过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固然不会像旺代的农民那样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自己的王上,也固然不会像斯大林格勒的工人那样开着自己刚生产出的坦克,高喊着“为俄罗斯母亲”冲到前线上和敌人拼命。他们之中很多人人是像祁老人,祁天佑,以及天佑太太那样的觉得一家吃饱,天下太平的“经验老人”;他们之中也存在有见识,知廉耻的知识分子,可这些人中许多也变得像陈野求那样为了过活不惜苟且偷生,或是像主人公祁瑞宣那样被家庭拴住了手脚,空有报国之心又不能为国效力。

但在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中,从来不乏铮铮铁骨的仁人志士,他们支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让这个民族和侵略者们看到了中华人民的骨气,他们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光明。他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奉献到与敌人的斗争当中。这其中包括了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祁瑞全,老诗人画家钱先生,以及有侠客气质的女豪杰尤桐芳,受爱人影响的高弟等人。他们固然只是一些普通的人,但他们亲眼看到,或听说了自己的孩子的去世,爱人的离世,看到同胞们遭受的苦难,他们醒悟了。这便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一点——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公然地或是暗地地反抗,持久地反抗。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华民族还从未被哪个国家彻底地殖民,彻底地抹去。所以,只要你是一个有心肠,有感情的活人,你便能在一个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觉醒起来,为这个民族奉献你的力量。

但反观冠晓荷、大赤包夫妇,祁瑞丰、胖菊子夫妇。他们分别代表了油滑、狠毒、趋炎附势和懒惰的恶劣性情,他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里也有如此令人厌恶的毒瘤。包括蓝东阳、李义山等流氓形象在内,他们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批人。他们的丑恶使得纯洁的少女堕落成无耻的妓女,一腔热血的英雄倒在皮鞭和血泊之下。

《四世同堂》中也有许多对日本人的描写。比如山木教官,一号的老奶奶。他们的亲人也被卷入战火之中,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但令人气愤的是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不能清晰地看到战争的罪魁祸首。“我的儿子山木少尉在河南阵亡了!这是我最大,最大的光荣!中国,日本的兄弟之邦;日本在中国作战是要救中国。中国人不明白,日本人有见识,有勇气,敢于为救中国而牺牲生命。”这是山木的儿子死后,山木教员说的一段话。他的话确实是发自内心,但他不明白,日本不是世界的主人,中国也不愿叫一个外族的国家来做主人。中国的抗战是要让这些人明白,世界的和平是要由民族间的平等做基础的。

另外,对于招弟这个角色而言,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的形象是具有可变性的:她似乎是一块柔软的橡皮泥,她的性情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时时刻刻发生着改变。而事实上高弟也具有着招弟这样的特点,但由于高弟在家中低下的存在感,使得她更加的叛逆,在加上钱先生和仲石对她的影响,让她拥有了一种和招弟完全不一样的思想高度。反观招弟,“假如北平陷落后,她能常常和瑞全在一处,凭着她的聪明和热气,她一定会因反抗父母而表现出一点爱国的真心来。可是,瑞全走了。她只看到了妓女与父母所作的卑贱无聊的事。”正是因为她生在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家中,又被大赤包当作交际的工具。才会使她被李空山、蓝东阳这样的流氓团团围住,最后堕落成日本人的特务,惨死在自己初恋的手下,真是可怜又可悲。

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人物和情节不仅存在于小说之中,他们都是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等的缩影和写照。战争的烈火不仅会烧毁被侵略的人的家园,也会烧毁侵略者的希望。而在这种无情的时代中,人民——最手无寸铁的人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侵华战争中,无论是中国的人民,还是日本的人民,他们都遭受着战争的侵害。可悲的是有些中国的人民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了国耻,而有些日本人只知道自己受到战火的伤害而忘记“纵火者”的原本面目。作者:黄嘉祥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初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