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局外人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局外人读后感300字

局外人读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局外人》读后感4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外人》读后感400字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局外人》读后感400字:

书的最后一章描绘默尔索在死亡面临前默尔索坚持自己的主见,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父对抗与辩论,他的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谎言的轻蔑,他对眼前的神父的厌烦以及长久的监禁生活所郁积起来的焦躁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作者喷射出像熔岩一样的灼热的语言描写默尔索这一状态,我亦被默尔索平时冷漠的地壳下地核状态所震撼,那些熔岩一直被郁结在那里该是多么的压抑?

我想他应该是没有找到自己存在人世的正确的状态,但这也是我最为担心的,我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状态是什么了吗?小时候总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都毫无理由地接受,岩浆便慢慢地累积,后面我又感觉自己生活得太幸福,先前的那些岩浆不是岩浆,只是生活中的沙石泥浆,而苦我心智的东西会不会一下子喷涌而来压垮我?它又在什么时间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我会是羔羊还是会像默尔索那样能够真正地爆发一次,真正地嘶吼与喷涌出地壳的岩浆?这在我的当下没有发生过,在余生会不会发生?这是一个问题。

《局外人》读后感400字:

司法机构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存在以产生其真正的价值?如何让被告和原告都能接受审判结果,司法的光芒可以普救万生?若有一点儿不公正和疑惑,如何把事情捉摸透顶,绝不能让任何一方含冤。

默尔索的案子已经涉及到刑事诉讼,而刑事诉讼将涉及到个人的人身自由,但保障人权是国家的责任,因此在定罪之前,每个嫌疑人都有权获得法律的帮助,即在第二章的开始,法院为默尔索配给了一位代替他发言的律师,可是律师做的是无中生有,他所关注的点对案子的审理没有益处,最关键的是原告人的那位律师所阐述的想法更让我惊恐。

案子本身应该听从原告和被告人的真实想法,不可以打断任何一方的证人,在被告人也就是默尔索的证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审判长明显地偏袒和维护被告人,这是法庭不应该存在的现象,在默尔索最后的陈述的时候,他们打断,停歇一会儿,而这段时间,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局外人》读书笔记1500字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普通职工,故事以他母亲的死亡开始,本来应该是一个悲伤的序幕,默尔索却没有丝毫难过的意思,反而因为丧假多了两天假期有点高兴,他拒绝看母亲的遗容,葬礼上也没有任何悲楚的表现,像是一个事不关己的陌生人。

面对老板派他去巴黎工作的美差,也是一口拒绝,“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他会交那些看起来并不体面的朋友,对待婚姻或者恋爱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一副世界与我无关我只做自己的样子。

直到在海滩意外错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以为自己并非出于故意,不至于要他万劫不复。

故事的后半部分只有两个场景,监狱和审判庭,检察官和律师不断对默尔索的人格进行你来我往的辩论,因为被告不关心母亲,不热爱生活,不信仰上帝,所以他被认定是一个杀人犯,所有案件的参与者、公众、陪审团、庭长、检察官、律师,都不需要被告自己为此做出什么解释和辩驳。

于是,他成了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等待世人对自己灵魂的审判,至于他为什么开枪,是不是有预谋,已经不重要了。

不需要证据,不需要讨论案情,不需要探究因果关系,只需要证明你这个人道德观念沉沦,一个漠视母亲的人无限等同于一个杀人犯。我想起《义不容情》里的蓝洁瑛,检察官也是一脸正义的指控蓝洁瑛,一个小偷因为盗窃被发现而杀人是完全天经地义的啊,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饥饿边缘的人为了钱而杀人的完美推论呢。

是啊,一个道德情操低下的人是绝对有理由作出任何歹事的,舆论的偏见已经让案件无需审理结论自现,在程序正义的幌子下,根本不需要法理论证,不需要充分的因果关系,已经可以做出最“合法”的判决。一个对母亲的死如此冷漠,对工作生活没有追求,对交朋友没有筛选,对杀人毫无悔意的人,必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必须要被送上断头台,以示“法律的神圣公允”。

“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成万人楷模”我们总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不符合道德标准,就至死不能宣之于众,特立独行只会给你招来无尽的指摘和谩骂,如果故事里立于危地的是我们,出于本能,我们一定会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无信仰的人立刻投入上帝怀抱,竭尽全力讲述自己对母亲的爱,不全是葬礼全程的冷漠脸,声泪俱下m.i1766.com地对自己无意的枪击表示悔恨和自责。因为我们知道犯不上为了自己的原则对抗多数人形成的道德强权,而默尔索却选择坚持自我,宁静地等待最后一天的黎明,行刑前,他一次又一次拒绝神甫的布道,默尔索说:“我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对我没有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默尔索始终如一的坚守自己的灵魂,他没有否认送母亲去养老院,没有否认在葬礼上没有哭,没有否认自己拒绝看母亲的遗容,对自己做过的任何事都坦诚以告,并毫无悔意,庭审最后庭长问他为什么开枪,他也说是因为当天的太阳,这种坦诚显然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也知道这样的诚实只会加重自己的罪孽,但是又有什么区别呢,群情激愤已经对他这个局外人做了最后的审判。

这一切毫无意义,我没有任何补充。

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BY王小波),可能法国人也一样。你不能接受别人的不同,也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

《野火》读后感400字


当打出读后感三个字的时候,真的不敢写下去,因为我还未读完野火的所有篇目,还有就是读这样一本有三十周年纪念版的书真的不知该有些什么感受。第一次发关于它的推荐用了犀利两个,这一次却不知该用什么来形容它。在我读过龙应台的《目送》《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一封信》两本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她会写出这样一本犀利的书籍,也因为对她还不是很了解,野火让我想重新认识她。不是因为什么,只是因为她的笔是那样的犀利而又温暖。

一下笔就会觉得自己写的没深意,没多少意义。所以感觉停笔好久,不敢写下去。因为自己了解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也因为看过野火后,开始以自己以前所思考的简单问题感到耻辱,自己所思考的表面化了。自己深知自己没有资格对这本书有很多的评价。只能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本很有深意,很有独特见解,很犀利的书。很多的问题我未曾思考过,因为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模式长大的娃,只有按一种方式去成长,而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整本书十分压抑,令人深陷其中。我们不过是陷入泥泞却不自知的蚂蚁,我们以为的泥泞,其实是深渊。历史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真相与谎言夹杂着传动,转啊转,转啊转......

我们,是像《一九八四》里的群众一样,只对细枝末节感到不满,还是会跳出重围,审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

我们比较能接受残酷的真相,还是比较能接受精美的谎言?是先看到后相信,还是先相信后看到?我们比较想要这样子生活,还是那样子生活?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快乐吗,还是真相?自由?

很多人说《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说,绝望、无助、悲凉。我觉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泼得我们清醒。我们想要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好过那个时代”,却有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真相易碎。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谈。我们会发现,逛过了别人所处的世界,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了那个世界人们的空洞和了无生趣,想要让自己活得真实一些,丰富一些。如此便好。作者:文婷学长

《冥想》读后感400字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期冥想课程,老师推荐了这本【冥想】,作者是斯瓦米.拉玛,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之一。过去对于冥想只有肤浅的认识,也零星上过线下的几节烛光冥想课,看过本书,对于冥想有了较多的认识,开始在生活中引入冥想,时间不定,大多在清晨,坚持10到50分钟不一。

《冥想》一书是一本学习冥想的实用小册子,它不但详细介绍了冥想,还从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尤其对于像我一样初涉冥想领域的冥想小白,从准备工作,到冥想的姿势,以及冥想的意念,曼陀罗,都有详细的介绍。过去以为冥想只要找个舒适的地方,摆个舒适的体位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冥想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非常的细致,大师讲解的步骤分明,对于坐姿有详细的介绍,看过本书以后,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坐姿就是最好的,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坐姿,冥想中的呼吸练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每一个想深入练习冥想的瑜伽人,这本书即是一本入门书,也是一本实用小册子,也没有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易操作,值得推荐。

《《局外人》读后感4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局外人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