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野姑娘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野姑娘读后感600字

野姑娘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最离奇的小姑娘》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离奇的小姑娘》读后感6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我心里蹦出一串疑问,这小姑娘,她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这是我看到《最离奇的小姑娘》这个书名时带给我的疑问。

于是,我将疑问化为行动,迫切地想把它买回来,以好好的探索它的离奇。

得偿所愿。我毫不犹豫的抛弃了所有作业,抱起书,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原来,《最离奇的小姑娘》出生在一个既神奇又普通的家庭里, 李院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个性独特的博士爸妈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哥哥是个超闷宅男,却又是个学习天才:弟弟胆大包天、聪明机灵;而李院,她虽然只有12岁,却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在学校,因为自卑、心软,谁都可以差使她。偏偏如此平凡的她拯救了天才一般的哥哥和神童弟弟。看完后,我不禁深思,为什么离奇呢?原来她的弟弟是两个博士爸妈孕育出来的,而哥哥却是领养来的,自己还是个试管婴儿,他们之间的纽带是爱。

哦!原来,平凡中的爱最离奇。在家,她包揽一切家务,不仅如此,成绩也不可落下,反观我,出生到记事以来,没有见过父母几面,小时候的依托便是爷爷奶奶,渐渐长大后,爸爸妈妈把我接到了身边,吃穿用度皆是最好的,我本以为这样最幸福,物质上的给予往往会忽略掉我的成长,除了学习,其他都是不管不问,我开始努力学习、做家务、做一切己所能及之事,无非是想引起除了学习以外的关注,一切都是徒劳,爸爸妈妈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怎样都挤不出来,如同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眼望不到的绿洲,现在,长大的我,明白了,爱在心里。

人生当中有一些事情我们没办法控制它,你又不得不去面对、接受、适应它,并好好的生活下去。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我们仨》读后感3500字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我们仨》读后感3500字:

文:Sury;钱老唯一原创小说便是《围城》,于是先读围城,但是围城我读着没意思,方鸿渐这个角色实在爱不起来,故事的时代背景也没有兴趣,从各方对作品的解读看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我当时太年轻,或者我没有共鸣,所以无法融入,并且钱老的种种轶事,以及方鸿渐这个人物的塑造,总让我有种他似精神分裂之感,不过,我想写过各种成功角色小说的作者,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分裂吧。

但是围城全书被杨先生总结的精神内核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倒是一种极贴切的人生常态。

想读《我们仨》的最初是因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句话,但是并不急于读《我们仨》,直到有天看到了便拍下来,收到时正在门口换鞋要陪孩子出去,便顺手拿来便了,书很薄,买到当天就读完,史上绝无仅有的快。

于我而言,更喜欢《我们仨》,而非《围城》,就像我读完《人间四月天》便又对林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唯有亲自品评,才知其中滋味,也不过是见仁见智而已。

其实《我们仨》的文采极其朴实,所叙之事稀松平常,不似想象中的文学大家作品之华丽,至少不像读第二本书那样,我需要时常查生字,查背景才能加深理解,但这也可能正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无声胜有声。

全书是倒叙,后两部分又是正叙,是把最大的悲痛放在最开始的时候。

第一部分:

以极其隐喻的方式记录了钱老住院,钱瑗教授生病住院到死亡期间杨先生的经历,对这段经历没有了解是很难看懂的。在驿站上,拿了所有的钱去,钱老自己坐在船上,一站一站跟着走,阿圆陪着来看,后来阿圆便住院了,先生的灵魂在晚上去看阿圆,一步步看着阿圆离开,一步步跟着船走,一个个驿站停下,以未知之心等待已知的明天。

这一部分通篇没有悲伤,只有无助的孤凉,只在阿圆去世后有一小段描写悲伤,胸腔因悲伤而撕裂,撕裂后的血与肉喷涌而出,仓皇间抓起它们再塞回去,这悲伤便结束了。这便是(人性之)大家的悲伤,我对这悲伤有切身之痛,我却不能如此理性的悲伤,而只能被动去承受至于遁形的悲伤。

而真正的悲伤是无法言说的,更甚便至于失语。唏嘘杨先生如何在此之后又独自生活了近20年,而这近20年中,依然活得独立而精神,或许这便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可能无关生死。我当时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这个感受,然后看到另一条朋友圈,似是回应:讲一个王子,在初时见到苦难都说:哦,我可无法承受。后来王国被灭亡,他为生活挣扎奔波后,听到别人说:“哦,我可无法承受”时,他会默默地说:命运落在每个人肩上的事,最终都能够承受。

如此,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治病于未见。

第二、三部分:

主要描述她们家的生活状态,很细碎、普通,但在先生笔下却有趣的生活,他们与我们的不同是他们把所有生活的琐碎和麻烦都当作一种探索的乐趣,活成这样的人生个人认为是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的:学做饭、出门探索新道路的乐趣,在于相爱的人在一起,做任何事都是有趣的,因为重要的不是事,而是在一起。

他们自身已经完成了个人精神,爱好,与专业的统合,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找到了确定的悦己方式,能够从这种爱好中得到快乐,而不再纠于凡尘琐事。

而以上两种看似极其简单平常的幸福,每个人都拥有,却极少人从中活出来幸福。而他们可以拥有的原因,可能是几代人物质基础所沉淀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又恰好因钱、杨二人的契合而成就了这种之于满溢于寻常光阴的幸福!感念到:精神自由是人生幸福的基础,而精神的自由是建立在物质自由的基础上的,只是当取得精神自由后,物质是否自由都不能击垮这种精神自由的力量,更甚者对物质的需求就只是维持生命和基本的生存需要。

我始终所期望的,是柴米油盐之上的品相,却又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对教育的思考:

如前所述,这种稀松平常而有盎有兴味的生活,最需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平和以及找到自身不受外界干扰的乐趣。我们都可以享受到那样的温暖的幸福,大多数人却不能做到拥有这样的一生,普通资质的人拥有这样的人生是几代人沉淀的精神力量带来的回报。

杨父,杨荫杭,民国时期大法学家、大法官、官至最高司法机关;钱父,钱基博,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思想家、军事家《孙子兵法》专家。能培养出如些子嗣,其出身背景可推测,我便不再去查证了。钱老嗣出给其大伯,缺少母亲疼爱,杨先生母亲也是同等出身与教化之人,如此,钱、杨二人自幼有极好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以及在那个时代处于相对确定的上流社会。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孩子的父母之知识水平(幼年时期所需的知识程度),提供给孩子的物质水平可能不比二老差,但是我们缺少文化、缺少那种世代积淀的精神平和、世代物质充裕且文化领先所带来的弃物化的精神追求(还不太知道如何表达,突然想到其含义大概是近期常看到的:“已经过了名牌包来装门面的时代”)。而今,我们作为父辈处于焦虑与竞争中。今天有一大批人被称为“伪中产”,不去定义这个范畴,但我说的就是这批人,他们生存艰辛,一边想努力完成物质富足的积累,另一方面无力追求精神世界的宁和,不仅走上去艰难,而且停下来都不敢。

怎么办?

不知道。唯所能做的是尽量给她精神的平和,使她的人生有一些高于人的自然性的品相。

如果我能帮孩子找到集她的天赋、兴趣与谋生于一体的事情,那便是我最成功的教育,那便是一个有着幸福基础的人生。但是很难,可是客观上来讲,天赋与兴趣应该是统一的,只是能不能找到,或者人不一定有天赋,又或者天赋与兴趣其实是苛责与勤奋下形成的。如若不能,那么我希望她在这三个方向上,都能找到依托,而且至少有一个不为任何功利只为取悦自己的兴趣。

对生活的思考:

《我们仨》使我想起的就是《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所描绘的其与赵明诚的生活状态,他们两对Cp具有极高的趋同性,大概就是夫(妇)何求吧。而我更想说的是《浮生六记》,沈复与芸娘的状态也像极《我们仨》,只是《浮生六记》中对于孩子提及较少,而且沈、芸也是有子早夭,连芸娘也是因为无钱医疾而亡。

即使历经文革(由于钱、杨二人醉心学术,而且警惕性比较高,是少有的未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中间还有杨先生对他们自己价值的质疑:“国家百废待兴,需要的是科学技术人才,而我们学的是史哲文学,对于建设新中国是没有用的”),沈、芸的物质条件也要比钱、杨差很多,但是沈、芸也得到了这种类似的精神共鸣、平和、自由、欢愉的人生状态,于个人是极幸运的。

沈、芸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极其超脱的,芸娘女扮男装陪沈复出游,当掉生活家什供沈复饮酒会友,这其中的飒爽英姿与二人的精神趋同可见一斑。芸娘洒脱而率真,她属于我定义的那种天赋异秉之人,不需要几代人的积淀便直达幸福的彼岸。她做出很多那个时代的女性、当今的女性都做不到的事情,无论科技与环境如何变迁,人性是恒古久远未变的。而最能令人动容的光辉大多是不为时代和外围所困,能够透过时代价值观体现的人性,在任何时代下,能够冲破时代枷锁体现出来的“反时代”的人性,都有闪耀的光辉和价值。

这里让我想到我跟外子的感情,外子生性静、思想静、心态静,似乎从来都不曾变化过,也不曾燃烧过,对任何事情都是淡淡的,与我的性格其实有比较大的反差。我说他人生就做对两件事,一件就是娶了我,但有眼光不代表他是幸福的。但是总有那么些时刻,他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会令我无地自容、自惭形秽,为自己的粗鄙而感到难堪与羞愧。他从不指责他人,这一点坦言我做不到;对于任何与他交往的人,所有的便利都给别人,所有的苛难都给自己,我也做不到;不光我做不到,我其实在我身边也找不到能做到的人;我跟朋友说:他人格的高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有一次我跟他同学说:“我觉得,他跟我在一起,我并没有带给他我和他曾经期望的幸福。他同学脱口而出:“我觉得他娶了你,不知道是祖上积了啥德”,客观讲我们两个都有道理。我知道我们有很多不同,但我在婚姻里得到了最好的认可和自由,而他没有,所以我感念他的好,又为他的宽容而折服。我的优点,大概也在于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所以,总有那么些时间,他像阳光一样照亮你的身影,让你看到自己的黑暗,然后让你有走向阳光的希冀。

再回芸、沈,当时看《浮生六记》时,虽然感叹于自在的生活与爱情状态,但我对沈复是有不满的,一个大男人不去赚钱养家糊口,整个破游记(确实很精彩,有一段对于深山清泉的描述,如临其境,并感叹古人生活之纯粹状态),也没搞出什么大的名堂来,弄得妻离子散,再怎么爱护芸娘,最后不是要了她的性命?

但是在《我们仨》的温暖下,我也能够原谅他,毕竟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而幸福却不是必然的过程,芸娘的一生在幸福中度过,在病痛中死亡,但心是暖的、情是浓的、感受是丰富欢愉的。既使死亡是那样令人哀惋,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活出她的人生意境。嗯,其实我也向往这种得意须尽欢,花开直堪折的意境。

但是再回到一个原点,在现代,我们依然似乎没法做到沈、芸的洒脱,摆脱不了世俗的时尚和自己的肤浅,唯有努力去寻求自我救赎。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600字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600字范文:

此事被称为是“商业圣经”的书,内容虽不特别,但却受益匪浅,因为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讲述故事而自我吸收,体会其中的道理。大道理懂得很多,但能做到的却很少。此书通过10卷羊皮卷来设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从而让我们“动”起来才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每个人都是推销员,无论从事哪种工作,哪种职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推销自己,向同事、向社会、向上级展现自己。推销自己就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当他人成功的信任了你,你也就成功的推销了自己。

原文中有句话:“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因此,我们首要做的便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我很喜欢这句话,俗话说:“要成功先成人”要想成功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其次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则一事无成,有了追求成功的意愿,剩下的就是方法和行为。

何为正确的方法?此书告诉我们,好的习惯和全心全意的执行就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好习惯如何养成呢?法则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任何一件伟大的事都会包含平凡而单调的部分,任何急于求成不注重细节也是无法获得成功的,简单的重复,变化为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积累为伟大的事业。

在重复中要实现从量变质的转变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能坚持下来,突破了自我的极限,会突然地豁然开朗,成功的喜悦会鼓励你向高一个台阶去努力,这就是激励。但往往许多人选择半途而废,成功是少数人的,当重复成为习惯,当成功不断实现的时候,我们也许就跟着成功的惯性走了。作者:拓展部路婷婷

趣解婆婆媳妇与小姑——红楼读后感


在中国流传多年的一句谚语叫做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当这三个女人分别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其所演出一幕幕精彩的桥段无疑将是一场大戏。这三个角色的名称用90年代的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来形容就是---《婆婆媳妇小姑》,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经看过这部可以出卖年龄的电视剧,而之所以会有这部电视剧,也证明了这三个女人关系之复杂足可以撑起50集以上的剧情。 从婆婆及小姑的英文翻译(motherinla)
所谓婆媳矛盾,最重要的支点在于儿子/老公的爱:婆婆作为母亲,面对亲手养大的儿子,是掌上明珠的爱和不容侵犯的情;媳妇作为老婆,面对日渐倾心的老公,更是独一无二的情和无可比拟的爱。对于儿子/老公,婆婆害怕亲手养大的儿子被她人占据,媳妇害怕相依为命的老公惟母命适从,所以,这里的儿子/老公是应当承担起男性的责任,既要在孝顺母亲的同时又爱惜老婆,这时他的存在至关重要。婆婆难免会在儿子面前抱怨儿媳的种种不当,媳妇也时常跟丈夫感叹婆婆的事事揪心,这时如果作为男性的角色简单向婆媳传达双方对彼此的不满只会导致家庭关系的恶化,而恰恰作为男性应当作为婆媳之间的润滑剂,在婆媳出现矛盾之时道出对方的优点及好处,让婆媳双方互有台阶,方得和美之家。
随之讲姑嫂,其关系与婆媳关系及其类似之处在于其矛盾焦点在于兄长/老公这一男性角色感情的转移:在结婚之前,这一男性角色会因为雄性驱动保护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婚后的小姑);在结婚之后,该男性角色的雄性驱动必然会分出越来越多的部分照顾自己的老婆及子女,这一感情的转移造成姑嫂之间历久恒新的矛盾起源。而姑嫂关系与婆媳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姑嫂作为同辈,嫂子并没有孝顺的义务,而可能更多在于谦让,这种谦让也是建立在双方友好共处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适度谦让,一旦情感基础崩塌,这种基于谦让建立的表面友好关系也会瞬间崩溃。细读《红楼梦》这一经典巨著即可得,经典姑嫂关系莫过于夏金桂与薛宝钗、王夫人与贾敏,金陵贵族的经典姑嫂关系从这二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姑嫂关系随时代变迁不可避免的是变化,封建社会的崩塌标志着中国的礼治时代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法治时代对于姑嫂关系并无详细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这一近亲属的定义已将姑嫂、婆媳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姑嫂关系并不属于近亲属关系。这里不免还要提到作为姑嫂之间的关系连接也就是兄长/老公这一角色,其作为小姑的兄长属于上述法条规定的近亲属关系,其作为嫂子的配偶也隶属于近亲属的范畴,这一角色无疑作为近亲属的纽带将姑嫂二人结合。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铃还须系铃人,姑嫂关系的重要联系就在于这一角色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纽带作用。
有句俗话说的好,能处好婆婆媳妇小姑这三种关系的人足以称得诺贝尔和平奖,这话虽有些过头,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得出这一关系相处之难。婆婆媳妇小姑这三个经典女性角色往往会让在其中纠结的男性无所适从,但是根据本文上述分析,婆婆媳妇小姑属于法律拟制亲属关系,男性作为该关系的重要纽带,其在三位女性的相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综上,如果作为男性的角色如果能够承担起一剂润滑油的功效,方能使家庭关系和睦安康。

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


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一)

大安市长虹小学校

二年四班

姓名:王尉霖

指导教师:

牛忠一

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阅读了《我最棒的中国名》这本书。刚读几页,就被书中有趣的内容迷住了,如果不是妈妈硬要我睡觉,我就要捧着它读个通宵了。

书中,小胖子曹操与小瘦子段小磊给全班同学起搞笑的外号,遭到了王子和同学们的"轮番轰炸";随后又给同学们起了一串"超级无敌棒"的洋外号,读起来却让舌头都转不过弯来;"海豚"段小磊一头撞到了田甜老师的怀里……呦荷,两人的"丰功伟绩"真是不少,读后令人捧腹。

有时候这对活宝又能做出些让人佩服的事。比如为了保护大柳树,误会了园艺师,但了解了真实情况后,马上向园艺师叔叔道歉;偷吃了安安、静静的蜂蜜蛋糕,用自己的钱买回蜂蜜蛋糕来赔偿姐妹俩;乔其家的大狗"可乐"死掉了,两人用尽各种方法,想把乔其逗笑,还想给乔其买狗,钱又不够,想出让大家捐款的办法……

他们身上,有些小孩子的顽皮、淘气,也有许多优点,比如:知错就改,乐于助人,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收获。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喜欢上了《我最棒的中国名》,如果喜欢,就赶快去找来读吧!

教师评语:

本文依托文章内容具体写出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分明,十分辩证,用词准确。不失为一篇佳作。

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二)

有个小孩叫曹操读后感

李何怡菲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我最棒的中国名》。 讲述一年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情感、小烦恼、小喜悦、小忧伤。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曹操,也是一名小学生,一个古灵精怪的小胖子,别看他胖,鬼点子特别多,经常出馊主意,但他的心地善良,是百分百的热心肠。

在很多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讲述了有一天曹操闲着没事给全班同学起外号,班长叫爆米花,体育委员叫大桥墩,因为名字不好听,许多同学都不喜欢,也不想要他起的外号,于是曹操想出了一串好听的外国名做外号,学习委员叫爱德华王子,曹操给自己起的曹·克罗夫斯基,同学们太喜欢这些洋气的新外号了,大家决定,用这些洋外号取代自己土里土气的名字。

上课的时候甜甜老师领着大家开班会叫到曹操发言,可是曹操就像没听见一样。甜甜老师问道:"你没听见吗?"曹操挠挠头回答说:"老师,我现在叫曹·克罗夫斯基"说完,给甜甜老师差点没气乐了。接着甜甜老师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意思,我叫田雨声,我出生那天正好下了第一场春雨,妈妈看着出生的我,那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一刻!听甜甜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名字的由来,同学们感动的都快哭了……

不说不知道,原来就算再普通,再土气的名字都会有自己的小故事,这里面装满了爸爸、妈妈的爱,装满了期望与祝福……有的名字寄托着望子成龙,有的名字寄托着望女成凤,我的名字很简单,我叫李何怡菲,爸爸姓李,妈妈姓何,我名字取了爸爸和妈妈的姓,怡,是欢乐愉快的意思;菲,花草茂盛。合起来有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含义,那当然是希望我能过的开心、幸福!无论我长大以后走多远,名字仿佛就像爸爸妈妈陪伴在我身边一样。那是一种亲情,简单的几个字,珍藏着不简单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引以为荣的骄傲,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名字!

我最棒的中国名读后感(三)

大安市长虹小学校

二年四班

姓名:蒋雨航

指导教师:

牛忠一

假期里,读完了《我最棒的中国名》这本课外书以后,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小主人公曹操。

曹操胖乎乎的,很调皮,他给自己和同学们每人起了个外国名字。他们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名字里的一些字还不会写。甜甜老师说要考试,曹操竟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斯基",又写成了"史记丝鸡".读到这儿我不禁捧腹大笑,心想:曹操真是太有才了!

到了下午,甜甜老师让曹操回答问题,曹操回答说:"我不叫曹操,请教我‘曹·克罗夫斯基'."甜甜老师说:"我的大名叫田雨声。"因为甜甜老师出生在下雨天,甜甜老师的妈妈喜欢下雨的声音,所以取了这个名字。老师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同学们要用自己的中国名字。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决定都不要外国名字了。经过老师的讲解,小胖子曹操觉得自己的中国名字是最棒的。

读完《我最棒的中国名》一书,我心情好极了。同时,我明白了要爱自己的国家,不能过分调皮。

教师评语:

本文生动地叙述了小胖子曹操调皮、好笑的故事,内容具体,语言顺畅。开头、结尾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得挺成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最离奇的小姑娘》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野姑娘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