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2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2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